進行到第五個月時,在規律的運動和飲食選擇下,她的體態和腰圍明顯看出有進步,但前進腳步卻開始趨緩。
在美國立足的黑手黨,曾經一度發展出橫跨26個城市的犯罪組織,勢力達到巔峰時,果真像電影《教父》一樣可以呼風喚雨。完整節目列表請點我 也歡迎訂閱關鍵評論網YouTube頻道 核稿編輯:楊士範
黑手黨的影響力與勢力,讓執政黨甘願為了選票利益與之結盟,這也讓黑手黨更加肆無忌憚,為了達到目的,連刺殺政府官員都無所畏懼。黑手黨的勢力不只存在於義大利本土,更隨著移民潮散播到歐美等國。在美國立足的黑手黨,曾經一度發展出橫跨26個城市的犯罪組織,勢力達到巔峰時,果真像電影《教父》一樣可以呼風喚雨。現在的黑手黨雖然在政府打擊下不再壯大,但是他們的形象仍隨著相關電影、電玩存留在大眾的心中。但是現實社會中的黑手黨,究竟是怎麼發跡,並成為國際性的組織呢? 黑手黨最早起源於19世紀的西西里島,靠著當地興盛的柑橘與檸檬出口貿易,用敲竹槓、勒索農民的手法從中獲利,並且快速成長。
完整節目列表請點我 也歡迎訂閱關鍵評論網YouTube頻道 核稿編輯:楊士範。LINE TODAY與關鍵評論網合作的【TODAY國際開箱】每週三在LINE TODAY首播,從電影和影集帶你輕鬆跟上國際時事脈動。我是看香港電影和電視劇、聽香港流行歌曲長大的,對於香港,自然要「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然而,自從銅鑼灣書店系列綁架案發生之後,香港的出版業全面崩壞,我再也無法在香港出版任何一本新書,也極少有香港媒體願意發表我的文章。文明改變野蠻,需要幾代人的教育規訓、耳濡目染,香港花了一百年時間來學習大英帝國與新教文明的觀念秩序,才成為東方之珠。……我無所謂愛國、叛國,你要說我叛國,我就叛國。津巴多被迫提前終止實驗,他在書中承認:「人的個性氣質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重要,善惡之間並非不可逾越,環境的壓力會讓好人做出可怕的事情。
如今,這些文章終於可以結集成《香港獨立》這本書了。反之,野蠻改變文明,只需要短短幾個小時就能完成,北京只需動一根小手指,就能釋放無窮無盡的「平庸之惡」——你聽說過那個名為「路西法效應」的心理實驗嗎?今天的香港,不就是一個北京屠夫放大的實驗室嗎? 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根據真實的實驗經過寫成《路西法效應:好人如何變成惡魔》一書,成為探討人性之惡的經典之作。
」後來,在根據本書改編的電影《史丹福監獄實驗》的宣傳海報上,寫著一句口號:「穿上制服,卻脫下人性。香港的年輕一代,不再是「左膠」或「大中華膠」(有趣的是,這兩個名詞都誕生自香港,「膠」源自香港網絡術語「硬膠」,帶有愚蠢、思維僵化之意,而「硬膠」是粵語髒話「戇鳩」的諧音)。無論是崇拜恐怖分子切・格瓦拉並自稱托派的「長毛」梁國雄,還是後來占中運動發起人、港大法學教授戴耀庭……他們個個大搖其頭說,港獨不可能,在香港有港獨「妄想」的人屈指可數。本來實驗為期兩周,但獄卒穿上制服和手持警棍,並在教授示意可隨意運用權力去控制「囚犯」後,很快就失控。
我是右派和獨派,跟劉曉波和奈波爾(V. S. Naipaul)一樣擁抱以英語文明為主體的「普世價值」,當然將那些高舉米字旗和星條旗的香港人視為「同路人」。他們都是廣義的「大中華主義者」,對觸手可及的「民主中國」以及香港在中國民主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都抱有極其樂觀的想像。十年前,我還不相信有一天自己不能踏上香港的土地。一九七一年,津巴多在史丹福大學進行了一個心理實驗(即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他找來二十四名志願者,在模擬監獄內分別扮演「獄卒」和「囚犯」
例如特別突顯出在正式與非正式管道上,很明顯在行政、立法、司法各方面制度上的「外省代表」比例不義(基本上就是殖民統治),其他台灣人參與政治的機會極度被壓抑等。三、2000年以後至今:四大族群論述的衰落? 但王甫昌觀察認為,隨著民主化,以及2000年以後兩度政黨輪替,各族在政治制度上的權利已趨近相等,客家、原住民也在行政部門有特別部會,「四大族群」論述已經逐漸失去在政治動員或解釋上的效力。
[2]我這代的學生,國中用的是最後的國立編譯館教科書,其中已經有「認識台灣:社會篇、歷史篇、地理篇」,要是沒記錯,四大族群之說應該是這版教材所傳授的知識。王甫昌研究的「族群概念史」,不同於「族群史」,不是要研究個別或多個族群(ethnic groups)本身的歷史,「族群概念史」是研究在特定脈絡下,「族群」此一概念是由誰建構、如何/為何建構、在何場域建構、如何使用等等,整個互動和變遷的歷史。
看來某些學科的共同焦慮就是台灣為什麼重要。相對應於此,1980年代其他族群,主要以福佬的黨外、民進黨為主,也使用族群概念來進行政治動員,也訴求了弱勢族群的概念。例如原本「外省人」之間的省分是嚴格區分,廣東人和湖南人並沒有共同認同,是「外省人」概念把他們凝聚在一起。文:葉明叡(Emory University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日前,筆者去聽了王甫昌研究員主講的台灣「族群概念史」,[1]聽主持人引言才知道,這系列演講主題是「Why Taiwan?」,讓我想到2015年去多倫多大學參加北美台灣研究學會(NATSA)年會,Joseph Wong教授一開場就說,作為研究對象來說,台灣很無聊了(is boring)。一、四大族群論述起源 雖然大概知道族群概念是人為建構出來的,但我首先感到驚奇的是,今日我們熟悉的以「福佬、客家、原住民、外省」四個族群為基礎的「四大族群」論述,是1987年才正式出現。Photo Credit:1936年《申報》地圖 公有領域 很多人心目中的「中國地圖」 王甫昌老師的主要論點是,族群概念乃是基於為了政治動員需要而建構出的弱勢族群形象,以及不同社會政治團體之間的互動所致。
一方面驚異於教科書的族群/國族想像建構威力,另方面是,沒想到是時間點是這麼近的事情,1987年才解嚴,兩年後鄭南榕因發行雜誌被圍捕自焚而亡,再過兩年,清大學生讀史明的書被判死刑,這些都是這麼近的事情,族群概念的建構竟然和這些大事都是差不多時間發生,對我們解嚴世代來說不提真的聯想不到。王老師說,當時中國國民黨深知其反攻大陸神話破滅、法統失去代表性,不得不開放台灣人參與政治的機會,1972年蔣經國任行政院長,啟用相比於過往的大量台籍出身人士(雖說大量,最高也不超過三分之一),俗稱「吹台青政策」。
二、為了政治動員的族群論述 所以,王老師指出,族群政治訴求概念上,從原本強調的外省老兵概念,偷換到外省二代、再到所有外省人,弱勢的「外省人」被新黨、國民黨人建構出來(大概就是什麼「民進黨選上外省人都會被丟到淡水河」這種國民黨當年對台灣人做的事,或「中華民國要滅亡了」這種國民黨自己對中華民國做的事之類的這些說法的由來)。各地「福佬人」之間亦是如此。
對於「四大族群」論述發展有興趣的讀者,很推薦大家找來看。然而,這樣的作為使得當時原本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的中國各省籍人士感到深刻危機,認為長此以往民主化發展下去,在台灣沒有實質民眾基礎的各省代表會逐漸失去統治地位(筆者認為基本上就是殖民統治),因此主動塑造出「外省人」的弱勢族群形象,用以團結原本分歧的各省人士,要求民主化後的國會不應直選,而應採用「大陸代表制」,以保障「外省人」的優勢地位及「中國」的法統。
原本族裔上的福佬人就是被福佬人為主的黨外視為等同台灣人,但又由於這種福佬沙文主義過度強盛,也受到民進黨內客家人批判,故最後產生「四大族群」論述。扯遠了,回到演講主題,聽完覺得收穫豐富,補充了許多我以為理所當然但其實不清楚的歷史脈絡,心裡慶幸還好早上沒有一念之間決定多睡而不出門。這個時期的族群界定,不再以過去認為的祖先血緣文化來界定,而比較是社會位置的界定。作者提供 王甫昌老師的專書封面。
對此說法我個人是部分保留,或許對解嚴世代是如此,但其它很難說(例如,國民黨黃復興黨部覆蓋範圍內,有多少比例是非外省人不投?各地地方派系又如何看待族群概念?)。王老師的研究,自然是在台灣脈絡之下的使用,時間軸大致從日本時代至西元2000年左右,在那之後的王老師說仍在建構和變化之中,還沒研究到。
這些「族群」都是為了要在民主選舉中,能夠動員「族群投票」(同族的人投自己族候選人),所建構出來的。當然,到今日很多時候講到「台語」,還是直接等同於福佬話,這其中仍有優勢族群的地位在,此由公視「台語」台之命名可見一斑
咖啡因確實會利尿 咖啡因是一種生物鹼物質,是腦中腺核苷(Adenosine)的競爭物,會和腺核苷競爭神經上的受體,所以咖啡因會干擾原本腺核苷的生理作用,像是「入睡」反應和水分平衡。在2000年研究中(連結),受試者被分成數組,控制攝取的液體總量(每公斤體重35毫升),以下分別是該組受試者可以喝的飲品。
實驗第一天會喝足量的礦泉水,而在第二天將所有的礦泉水換成黑咖啡(共900毫升,咖啡因爲642毫克),於早上8點45分與下午2點45分各喝450毫升,並在規定的時間採集尿液樣品、秤體重,與利用「生物電阻法」測量體內水分含量。而過去許多指出咖啡因會利尿的研究,大部分都是直接給予「咖啡因」錠劑,這也忽略了飲品除了含有咖啡因以外,也含有水份。咖啡因在生理上會影響腎臟對鈉離子的回收,也減少腎臟的回收水量,因而有利尿效果。圖片來源:好食課 圖片來源:好食課 短時間喝下大量咖啡,可能會有利尿與脫水的作用 不過,短期內大量飲用咖啡可能會有利尿的作用。
結果發現攝取咖啡並未影響體內的總水含量、尿量,然而喝咖啡的人,尿液中的鈉離子有顯著較喝水組多,但尿液滲透壓並未顯著改變。結果發現攝取咖啡的人,尿量較多,身體的水分平衡也呈現負平衡,因此學者認為短期間攝取大量咖啡會有利尿或水分負平衡的狀況。
在1997年的研究找來了12位受試者(連結),受試者在進行實驗前5天會避免攝取「甲基黃嘌呤」(咖啡因、茶鹼、可可鹼類物質的總稱)。A組:水 B組:水、含咖啡因的可樂 C組:水、含咖啡因的代糖可樂 D組:水、含咖啡因的可樂、含咖啡因的代糖可樂、即溶咖啡 E組:稀釋的柳橙飲品(無咖啡因) B、C組平均攝取114毫克的咖啡因,D組平均攝取253毫克的咖啡因。
目前我們日常飲用咖啡的習慣,不會有利尿或脫水的問題。圖片來源:好食課 2014年的另一篇研究共有52位受試者,在這項研究中,受試者在一年內需進行2次,每次4天的實驗介入,檢測24小時尿量、滲透壓、鈉鉀離子、血液生化等數值外。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